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词语一览表
试卷 |
实词 |
虚词 |
四字成语 |
其他熟语 |
全国卷Ⅰ |
沿用 采用 鉴别 鉴赏 |
毕竟 究竟 |
忍无可忍 相得益彰 顺藤摸瓜 差强人意 |
|
全国卷Ⅱ |
终止 中止 蜕化 退化 难免 不免 |
|
纷至沓来 九牛一毛 匪夷所思 事倍功半 |
|
全国卷Ⅲ |
暴发 爆发 抚养 赡养 盈利 营利 |
|
火中取栗 海市蜃楼 雪上加霜 马首是瞻 |
|
全国卷Ⅳ |
起用 启用 体味 体验 侧目 刮目 |
|
相濡以沫 捕风捉影 欲壑难填 不屑一顾 |
|
北京卷 |
|
由于 只是 如果 虽然 甚至 也许 所以 可见 而且 然而 |
从长计议 一文不名 文不加点 名噪一时 |
|
天津卷 |
展示 展现 观赏 参观 |
即使/也 尽管/但 |
耿耿于怀 每况愈下 不可或缺 |
|
重庆卷 |
接收 接洽 看来 可见 |
尽量 尽快 |
|
陈芝麻烂谷子 泥菩萨过江-自身难保 杀回马枪 三下五除二 |
湖北卷 |
稳固 稳定 明显 鲜明 |
虽然/但是 既/又 |
相濡以沫 差强人意 鳞次栉比 桀骜不驯 |
|
湖南卷 |
典型 典范 整治 整顿 整理 整改 |
虽然/但是 虽然/不过 并且/不过 并且/但是 |
无出其右 不以为意 世外桃源 不厌其详 |
|
江苏卷 |
终身 终生 辨认 辨别 品尝 品评 |
|
在劫难逃 玲珑剔透 稍纵即逝 弄巧成拙 |
|
浙江卷 |
申述 申诉 食言 失言 |
但/而 不过/也 |
勉为其难 别无长物 |
山不转水转 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 |
广东卷 |
|
|
短小精悍 慷慨解囊 弹冠相庆 |
磨洋工 |
福建卷 |
应付 应对 营造 创造 |
即使/也 尽管/但 |
纸醉金迷 不谋而合 豆蔻年华 |
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 |
辽宁卷 |
回溯 上溯 步子 步伐 场所 场合 |
但是 因为 |
春意阑珊 七手八脚 头角峥嵘 |
墙倒众人推 |
从上表可以看出,全国四套试题都还是只考实词和四字成语,选词都是常见的,使用频率较高的,不偏不难,但也无送分题。地方卷,各有特色。总体来看,所考的词语还是经过精心挑选的,命题者还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,都较重视实词和成语的考查。少数省市没有考实词和成语的,就考了虚词、谚语、歇后语、惯用语等。
【小结】
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各省市自己命题,对词语的运用的考查,都会选取使用频率较高、报刊常见但有些人又经常用错的词语作材料,那些有争议的、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用到的词语一般不会随意拿来考学生。《考试大纲》提到考熟语,是想扩大词语的考查范围,并不是提倡放弃一般实词的考查,也不是一定要考熟语,更不能以为什么生僻的惯用语、行业语都可以考。
2005年对词语的考查,估计还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。如果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考,那么就有可能影响阅读和写作的考查,因为思考和书写要花一定时间。
这个考点叫“正确使用词语(包括熟语)”,考实词,试题以同音词、近义词的辨析为主;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被部分人忽视的词语;干扰词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;考查重点为近义词的意义、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。考查虚词一般考查考生的语言感受能力,考副词、关联词、介词的居多。
熟语包括成语、惯用语、谚语、歇后语等。高考对成语的考查,重在成语的运用,多以辨析成语的含义、感情色彩、使用范围为主。有些选自生活中、报刊中常用错的或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;有些是近义成语,有些是采用望文生义的办法理解容易出错的成语,有些是义项较多,运用灵活的成语。至于惯用语、谚语、歇后语的考查,一般也只考大多数考生熟悉,一般不会出现少数人才了解的生僻的词语。
备考要有针对性:一、读音相同、书写半同的近义词:品位、品味,起用、启用,盈利、营利,蜕化、退化,中止、终止,原型、原形,必需、必须,权力、权利,反映、反应,学历、学力,界线、界限,推脱、推托,熔化、溶化、融化,查看、察看,审订、审定,爆发、暴发,驱除、祛除等。
二、读音半同、书写半同的近义词:沿用、采用,抚养、赡养,体味、体验,展示、展现,稳固、稳定,典型、典范,终身、终生,申述、申诉,食言、失言,应付、应对,场所、场合,风度、风采,指摘、指责,遏止、遏制,掩饰、掩盖,熟悉、熟习,违反、违犯,贯穿、贯串,爱戴、爱护,启示、启发,鼓动、煽动,激励、激发,谋取、牟取等等。
三、读音不同,书写也不同的近义词:舍弃、割爱,迟疑、犹豫,乐观、豁达,呼吁、倡仪等等。